貨物滯留日本港口客戶生產能力受損
我對日農產品出口短期受阻
近日發(fā)生的日本地震及其次生災害,正在影響山東部分企業(yè)農產品出口。有關人士分析指出,日本地震短期內會制約中國企業(yè)出口農產品,但從長期看,反而可能會因日本本土種植養(yǎng)殖業(yè)受打擊、生產能力受影響以及日本因災導致的供求矛盾發(fā)展,給中國農產品出口創(chuàng)造機會。
山東對日農產品出口短期受阻
因地緣關系,山東是傳統對日農產品出口大省。受近期日本地震影響,山東一些企業(yè)農產品出口目前已經受到損失,尤其是一些生、鮮、冷凍農產品出口企業(yè),客戶集中在日本震區(qū)的企業(yè),損失比較嚴重。
山東諸城外貿集團主營進出口業(yè)務的是盡美進出口有限公司。總經理王軍芳說,日本是公司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區(qū)。
王軍芳告訴記者,公司每周六往日本發(fā)貨,下周二就能到達日本市場。3月5日那批貨物共400多噸,合同金額4400美元/噸。貨物目前已經靠港,大部分日本客戶已經聯系上。但貨物還滯留在港口,還不確定是否損壞。
盡美進出口有限公司3月12日晚發(fā)第二批貨物,也是400多噸,合同金額4400美元/噸。運輸船于15日晚間到達日本港口,但船公司還沒有反饋,王軍芳說,這批貨物還沒有投保,全部損失將由企業(yè)承擔。同時,盡美公司最近幾批貨物受阻,直接影響下一批貨物發(fā)貨。估計將影響公司一個月、共4批次貨物發(fā)送。尤其是一些地區(qū)目前余震不斷、核泄漏污染擴大,對雙方公司影響將更大。
山東一品農產品集團執(zhí)行總裁曹夢輝說,山東許多農產品出口企業(yè),尤其是冷柜農產品出口企業(yè),面臨與盡美公司一樣的境遇。當前最令出口企業(yè)擔心的是,貨物靠岸以后,因對岸經濟秩序被打亂而導致損失。同時,國內一些出口企業(yè),因為客戶集中在日本震區(qū),客戶的工廠、車間、市場可能遭受毀滅性的打擊,因而可能導致企業(yè)農產品出口較長時間難以翻身。
山東省商務廳外貿處有關人士說,此次日本地震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存在影響,但影響的范圍和程度,還沒有具體數據支持。
日本震后或擴大對我農產品需求
“但是,從貿易角度看,此次日本地震對我國農產品出口,商機大于損失。”王軍芳說。
曹夢輝等人士綜合當前信息分析,日本農產品對外依存度一直非常高,地震造成日本目前農產品供給短缺的狀況,將會持續(xù)更長時間,并可能惡化,因而長期看會直接刺激我國一些農產品出口,像農產品、紡織、服裝,尤其是蔬菜以及一些養(yǎng)殖業(yè)產品和海產品。
據了解,目前,由于地震破壞,日本震區(qū)以及經濟關聯地區(qū)農產品加工、運輸、銷售秩序被打亂。據了解,目前,日本震區(qū)一些蔬菜、水果市場因遭破壞、停電而停止交易。因為震區(qū)高速路封閉和堵車,本國以及外國農產品無法順利流通,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(yè)缺乏原料,不能生產或按期交貨,部分市場供不應求現象突出。
日本農林水產省發(fā)布的調查顯示,由于地震破壞,東京大田市場12日農產品入貨量比11日驟降30%。另外,日本農業(yè)縣青森縣因全縣停電,12日農產品集散市場無法開業(yè),縣林農協會已發(fā)出通知,蘋果、山芋、蒜等全面停止供貨。在札幌市場,向全國各地出貨的蔬菜數量比往日減少約30%,價格則上漲了15%。東京部分超市13日蔬菜、牛奶、面包等商品供不應求,肉類、面包、干面條等甚至全部缺貨,部分批發(fā)市場已出現漲價現象。
還有一個可能刺激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因素:伴隨著日本本國農產品供給短缺,在日本其他一些非震區(qū),如日本南部港口,對來自中國的農產品仍可進行處理,而且通過擴大處理能力,仍具備較大的進口產品消化空間,只是成本高一些而已。中國對日出口的這條航線,將可能伴隨著日本震區(qū)秩序的逐漸恢復而壯大。王軍芳舉例說,目前就有日本客戶和公司商量,擴大公司在大阪航線的走貨量,滿足日本進口需求。
一些市場人士還表示,在日本地震重災區(qū),不少農田被海水沖刷浸泡,可能長期不能恢復,甚至從此撂荒,失去種植功能。此外,還有不少養(yǎng)殖業(yè)基地被毀壞,短期內也將難以恢復。這些因素從長遠看,都給中國提供了擴大農產品出口量的可能性。但鑒于日本傳統的農產品進口習慣和中國農產品出口結構,不同品種擴大對日出口的機會不一樣。
其中,我國雞肉(熟食品)最有可能擴大對日出口。據了解,在日本,牛肉、魚肉屬于高檔消費品,雞肉則屬于中低檔消費品,因此,雞肉在震后很長一段時間內,日本不同消費階層都將用得上,消費量會增加。與此同時,我國許多農產品由于供應緊張,出口受限制,但雞肉供應充足,一直是對日出口重頭產品,借此機會擴大對日出口量,可能性很大。
放眼長遠增加對日農產品出口機會
曹夢輝等人士表示,此次地震還給許多出口企業(yè)提了一個醒。在山東,許多企業(yè)出口海外,一般頂多投“水漬險”———即針對運輸途中可能因大浪、海嘯等造成損失而投的險種。地震等很少寫入合同。企業(yè)保險意識將來應該加強。
一些企業(yè)界人士還呼吁,鑒于當前我國部分對日農產品出口企業(yè)已經受到一定影響,還有一些對日本市場依賴較大、客戶集中在日本地震重災區(qū)的企業(yè)可能遭受較大打擊,建議國家對它們出臺稅收等方面的照顧政策。因為出于人道主義、合同約定等因素考慮,當前靠提高出口價格來彌補企業(yè)損失,基本不具備可行性。
記者蘇萬明來源:經濟參考報 |